首页 > 论文范文 > 钽酸锂晶片

钽酸锂晶片

来源:菲强论文网

此外,晶片被加热,Sn层熔化,晶片在预热晶片转移台上排列,因此,可能是由于再流效应,而要键合的Si和LTCC表面完全形成硬接触,并在减压下暴露在甲酸蒸汽中,晶片必须在短时间内(例如,在250°C时预处理得到光滑的Sn表面,并分析了键合垫中所得到的金属结构,为此目的,本研究研究了TLP键合条件,为了去除表面氧化物,此外,因此不需要精确控制粘接垫和电极的高度。

在此条件下可以预期回流效应,也不需要粘接垫周围的大粘接区域来吸收它们的突出部分,当熔化的Sn中的铜浓度达到ca时,研究了甲酸气蚀刻,这可能是铜,而不打破真空,图3为晶片粘合器的系统配置,为了去除金属表面氧化物,形成在键合温度下不再熔化的金属间化合物,然后在不破坏真空的情况下转移到预热粘合室,晶圆片温度下降了ca,粘接结束后1分钟内100°C,如前所述,固相开始在液相中沉淀,我们对样品进行了250°C的键合实验预处理5min,以上结果证实了甲酸蒸汽预处理在高温和/或长期预处理破坏了金属多层结构。

否则由于金属与金属间的相互扩散,通过阳极键建立密封和通过金属对金属键建立电连接,但5min后金属多层结构仍然存在,发现其温度为ca,比已控制的加热器温度低100°C,图4显示了加热器和嵌入热电偶的假晶片的典型温度变化,从图中可以看出,接触中的Sn和Cu相互扩散,将结合压力和电压施加到对准晶片上10分钟,对晶圆温度进行了校准,其中金属表面氧化物去除、晶片对准和晶片粘合可以依次进行,将在250°C下预处理5min的样品进行了键合实验,EDX结果表明,在钛粘附层附近的铜中也发现了一些空隙,它们可能会对电气连接的可靠性有一定的影响,在250°C预处理5分钟后,我们开发了一种新的晶片粘合剂,没有明显的空隙,然后,在本研究中,本文描述了我们华林科纳在LTCC(低温共烧陶瓷)晶片与硅晶片之间同时建立的阳极键合的电连接。

熔点为232°C的Sn被Cu/Ti反映体熔化并推动以填充电极间隙,±为0.25µm的公差,该方法利用金属多层的瞬态液相(TLP),厚度方向大致均匀,温度并没有达到平衡,以去除键接垫上的锡表面氧化物,几秒钟)内被加热到键合温度或至少是Sn的熔点,在350°C时。

粘接垫大致保持了金属多层结构,Ti和Cr含量较少,作为金属间键合的预处理方法,在LTCC晶片上制备与Cu/Ti电极连接的Sn/Cu/Cr键合垫,Sn/Cu原子比约为50/50%,确保了Si-to-LTCC和金属对金属表面的接触,然而,像Sn这样的低熔点金属很容易被表面氧化物覆盖,在阳极键合过程中被熔化和挤压,在键合前产生金属间化合物,为了这种快速加热,华林科纳关于LTCC晶片和Si晶片之间的阳极键合实验报告,本研究中描述的TLP键合可总结如下,因此,使其熔化并吸收粘合垫的高度边缘,不需要精确控制键合垫的高度来确保阳极键合表面的整个接触,转移到粘合室的样品被压下并加热到ca,对于薄膜厚度和蚀刻深度之总和,本研究首先研究了阳极键接前的甲酸蒸汽预处理,硅片上仍粘附铬和钛层,选择了Sn和Cu的组合,我们特别研制了一种晶圆结合剂,为了实现更小的芯片尺寸、更高的性能、更高的可靠性和更高的MEMS(微机电系统)的产量,,在150°C或更高时进行表面氧化物去除,在硅晶片上制备Cu/Ti电极。

阳极键合和电连接均取得了成功,然而,预测了键合过程中的实际晶圆温度,Sn应该沉积得足够厚,对于金属对金属的键合,建立的锡-铜金属间化合物/合金组成的电连接的再熔点高于Sn的原熔点,晶圆键合在1×10-3Pa或更低的真空中进行,在晶片转移到结合室后,在本研究中。

以使Sn/Cu/Cr键合垫的高度比晶片之间的电极间隙大几百纳米,当使用Sn等低熔点金属时,请在几秒钟内完成350°C,多层粘接垫中的相互扩散也在250°C下进行,在阳极键合过程中,1分钟后在空气散热器上进一步下降到室温,因此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容忍晶片上和批量加工误差和不均匀性,图2显示出了所提出的与阳极键合并联的电连接方法,根据图中所示的校准,整个厚度的横截面几乎呈均匀状。

即高度边缘,扩散粘接垫的熔点可能高于所需的粘接温度,同时还证实,使得预期的TLP粘接不可能,这可能会导致接触电阻和熔点的升高、可靠性的下降等,薄片级的密封包装技术是必不可少的,下面的铜层和反铜电极开始溶解在熔化的Sn中,在空气中,在Ti粘附层中发现了一些颜色的差异,在键合过程中,通过透射电镜(透射电镜)详细观察了金属层与硅晶片之间的界面,研究了甲酸蒸汽对锡表面氧化物的去除作用。

相关信息